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21世纪的全球经济竞争最终将归结为资源竞争,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在全球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由于许多资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宏达集团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本着对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倍加珍惜,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宏达集团实现“百年宏达、长青基业”发展战略的最重要抓手之一就是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己任

  如何以更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回报,是在当今资源紧缺环境下,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思考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树立节能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做到“发展循环经济,最大效益利用资源”,减少生产污染物排放,既能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公民良好公众形象。企业在强化“循环经济”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中,无形中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宏达集团在努力把资源转变成财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以节约资源、最大利用为己任,做到“发展循环经济,最大效益利用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污染物排放,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宏达集团依靠科技革新技术推动企业循环经济的最大亮点是湿法炼锌。在当今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市场竞争中,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充分回收利用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最终实现资源综合再利用,变废为宝是湿法炼锌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物质循环经济的环境目标,在公司生产流程中系统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达到实现经济增长下的污染物减量化,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宏达集团在固体废物——铜、镉渣的处理上,实现了海绵镉转化为产品的新技术和对现有铜渣工艺实施了技改,通过延长铜渣浸出时间,增加了海绵铜水洗工艺,将海绵铜品位由10%左右提高到25%-30%,大大提高铜渣销售价格,每年可生产合格海绵铜渣500吨;

  利用原普钙生产的设施,新增投资约20万元,建成一套年处理约4万吨的水渣磁选粗铁渣回收焦丁技改工程,该工程每年可回收含固定炭60%的焦丁约6000余吨,同时可降低氧化锌生产成本约180元/吨,每年可新增效益约450万元;在电解析方面,由原16小时改为24小时,不仅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阴极板消耗,同时使电解槽面的管理得到了根本改观,每吨电锌直流电单耗下降到3100kwh,每吨锌总电耗下降到3770kwh,每年仅电耗一项就节约了近400万元。

  2002年宏达集团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站,拥有处理装置设计能力为4800吨/天,每天要处理来自公司各生产单位近5000吨的废水处理任务。自运行以来完全达到了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零排放标准。重负荷的废水处理使成本增高,而且对生石灰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针对10万吨电锌系统采用焙砂和氧化锌原矿分段联合浸出工艺,渣含锌较高的实际,组织技术力量对浸出渣锌水溶锌回收开展了攻关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成果。现已着手开展“浸出渣浆化洗涤回收项目”的实施。该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投产后每年可处理浸出渣40万吨(干基),回收金属1.2万吨,每年回收金属价值约3.6亿元,增加利润近2亿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合理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矿山的服务年限具有重要的意义。

  宏达集团通过依靠科技革新技术,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企业竞争实力的大幅提升,当年宏达股份上市的一大核心技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对废渣、废气的综合利用。宏达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工作方面成效显著,被列入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68552”工程,进入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企业。

  四川宏达集团始建于1979年,通过全面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强化规范经营意识、构建创新管理模式、塑造企业文化体系,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注重社会公众形象、推动企业广泛联合,实现了健康、和谐、环保、可持续发展,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冶金、矿山、化工、房地产、金融、国际贸易、旅游和酒店等行业于一体总资产300多亿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被列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和全国优秀民营企业。( 苑玉新)


相关标签:海绵铜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