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的定义和分类

粉煤灰的定义和分类

    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矿物外加剂,是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排除的烟道灰。粉煤灰是由结晶体、玻璃体以及少量未燃尽的碳粒所组成。 

国外把Cao含量超过10%的粉煤灰称为C类灰,而低与10%的粉煤灰称为F类灰。

F类——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

C类——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其Cao含量一般大于10%

粉煤灰外观特性 

粉煤灰外观类似水泥,颜色在乳白色到灰黑色之间变化。

粉煤灰的颜色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可以反映含碳量的多少和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粉煤灰的细度,颜色越深,粉煤灰粒度越细,含碳量越高。

粉煤灰就有低钙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之分。通常高钙粉煤灰的颜色偏黄,低钙粉煤灰的颜色偏灰。

粉煤灰颗粒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5~300μm。并且珠壁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高达50%—80%,有很强的吸水性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以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为主,其它为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三粉煤灰氧化硫及未燃尽有机质(烧失量)。
粉煤灰微观性能 

粉煤灰的显微结构主要是研究颗粒形状、内部结构及物相种类等特性。

1 漂珠

漂珠一般呈乳白色,密度小于1g/cm3,粒径15μm—180μm,以玻璃相为主,空心球,漂于水面,玻璃相内有残存气体包裹。在熔融态时,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在最终收缩过程中,产生复合结构的微珠(即子母珠)。有呈定向针状莫来石集合体和交织状的针状莫来石晶体。 

2 沉珠(硅铝质玻璃微珠)

一般呈灰白色,粒径小于50μm,密度为1.8-2.7g/cm3可沉于水底。

SiO2和Al2O3的总和通常在80%以上,珠体形成的温度为1300℃-1400℃左右,其物相主要为玻璃相、莫来石及少量鳞石英晶体析出,莫来石的含量与晶体的程度高于石英 

如果对微珠进行轻度溶蚀,使壳层玻璃体溶解,可清晰见到从珠壁向内生长的针状莫来石晶体,并且大微珠内还包裹着更小的微珠。

也有微珠在玻璃质珠壁上析出莫来石和鳞石英。其玻璃基质有很多气孔出现。 

3 海绵体玻璃体(也称不规则微珠)

当煤粉粒子较粗或锅炉温度低于1300℃时,煤粉中的铝硅酸盐黏土矿物来不及完全液化,通过固-液相反应和快速冷却而形成的。

在液相粘度较大所形成的硅铝玻璃体表面极为粗糙,具有大量微孔的近似圆形的海绵体的不规则微珠。

该微珠呈乳白色-灰色,粒径小。含硅量高,有少量的莫来石等。 

4 磁珠

也称高铁微珠,呈黑色,粒径为50μm左右,导电,并显磁性,密度为3.8—4.2 g/cm3。

该珠体是由富铁组成的粉煤灰溶体从高温快速冷却,通过表面张力收缩形成的,成珠后溶体极易析出磁铁矿、赤铁矿和方铁矿等晶体。

上一条   下一条